1. 实验准备
样品制备:准备目标蛋白质和潜在配体(如小分子化合物或生物分子)的溶液。
标记:通常需要对其中一个分子(通常是蛋白质)进行荧光标记,以便跟踪其在温度梯度中的迁移。
浓度系列制备:制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配体溶液,以构建剂量响应曲线。
2. 实验操作
温度梯度建立:将样品溶液置于MST仪器的特殊试管中,在试管的一端产生温度梯度。
激光照射:使用激光照射样品溶液,产生温度梯度。
荧光检测:通过检测荧光标记分子在温度梯度中的迁移,记录荧光强度的变化。
3. 数据分析
数据收集:收集不同浓度下的荧光强度数据。
计算亲和力:使用软件对数据进行拟合,以计算结合常数(Kd值),这是衡量分子间相互作用强度的一个重要参数。
结果解读:根据Kd值和其他相关参数来评估分子间的结合特性和动力学。
应用领域
药物发现:评估小分子药物候选物与靶标蛋白的结合能力。
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:研究蛋白质与其他蛋白质、核酸或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。
抗体筛选:筛选针对特定抗原的高效抗体。
表征分子复合体:了解分子复合体的形成和稳定性。
注意事项
样品质量:确保使用的蛋白质和配体样品具有良好的纯度和活性。
浓度选择:合理选择配体的浓度范围,以确保可以获得良好的剂量响应曲线。
实验条件:控制实验条件(如温度、pH值等),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重现性。